
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将对全球150多个次要贸易伙伴统一征收10%或15%的关税,涵盖非洲、拉美等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
这些国家与美国贸易额不足美国GDP的0.1%,特朗普直接跳过谈判程序,要求它们在8月1日前被动接受税率。
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面临40%的惩罚性关税,南非被强征30%,而巴西因拒绝停止对前总统的司法调查,被单独加征50%关税。
盟友谈判沦为游戏,日本7轮谈判零成果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成为特朗普首批施压对象。
4月以来,日本代表团赴美进行7轮谈判,提出增投2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天然气、协助稀土提炼等让步,但美国最终宣布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比4月还高1%)。
丰田被迫宣布在美国市场涨价270美元,但无法抵消每辆车1.25万美元的关税成本,预计2026年利润将缩水三分之一。
越南的不平等协议
越南是少数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但条款被指单方面让步。
根据7月3日协议,越南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而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并对含中国零部件的转运商品额外加征40%关税。
越南出口美国的商品中约40%含中国零部件,新规导致家具、电子企业被迫暂停出货,等待原产地认证细则。
中国石墨遭精准打击,税率飙至160%
7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石墨加征93.5%的反倾销税,叠加原有关税后总税率达160%。
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美国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依赖中国进口。
2024年,中国向美国供应了约12万吨石墨(占美进口总量三分之二)。
特斯拉、松下等企业联合抗议,称美国本土石墨质量不达标且产能缺口达40%。
美国通胀数据打脸特朗普
美国劳工统计局6月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创2月以来最大涨幅。
家具价格环比上涨1%(5月为0.3%),家用电器上涨1.9%(5月为0.8%),衣物价格止跌转升0.4%。
这些涨幅直接关联4月对加拿大、欧盟的关税政策。
例如,自哥斯达黎加进口的香蕉价格涨至每磅54美分,沃尔玛等零售商已上调终端售价。
盟友反制,巴西酝酿对等报复
巴西总统卢拉宣布启动《经济对等法案》,计划自8月1日起对美国农产品、飞机征收对等关税,并联合23国向WTO申诉。
欧盟则制定720亿欧元反制清单,针对美国波音飞机、威士忌和农产品,法国主张加征50%关税,德国试图以豁免汽车关税换取缓冲期。
为规避关税,企业加速产能转移。特斯拉在墨西哥新建超级工厂,三星将越南半导体投资增至200亿美元。
墨西哥曼萨尼约港吞吐量因此增长34%,而美国洛杉矶港货物量下降27%。
但转移成本高昂,北美汽车产业链因关税导致每辆车成本增加380美元,若零部件加税,美国产汽车单辆成本或增4000美元。
WTO申诉激增,区域联盟自救
截至7月,已有23国向WTO提交针对美国的申诉。金砖国家扩容至15国,GDP占全球37%。
东盟与中日韩推动RCEP深化,区域内80%贸易实现零关税。例如,越南通过RCEP渠道将70%对美出口商品规避关税。
美国铝业巨头美铝因关税在2025年第二季度增支1.15亿美元。
太阳能企业为囤积铜材料导致现金流紧张。彼得森研究所测算,关税成本90%由美国企业承担,仅10%由外国供应商消化。
铁锈带选民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铁锈带选民的政治献礼,但美国联邦债务在2025年突破37万亿美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关税收入仅能覆盖债务利息的3%,而美联储因通胀压力推迟降息,加剧政府借贷成本。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