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举行授衔的时候,徐海东被评为了大将军,这在当时让不少人感到奇怪。主要是因为他身体不太好,所以比同一批的党员少了10年的革命历程。
徐海东觉得,这个军衔真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所做的贡献,还远远够不上大将军衔的标准。
但毛主席却总说,徐海东是个顶呱呱的共产党员,他获得这个军衔,那是实至名归。
徐海东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让毛主席如此欣赏,甚至不顾其他人的意见,坚持要给他大将军衔呢?
【中国革命的最后落脚点】
这事儿得从长征那会儿讲起。
1933年,日本军队打进了我们中国的华北地方,那时候国家面临着生死的大关头,可蒋介石不顾国家的危险,反而搞错了主意,说“要对抗外敌,得先稳定内部”。
根据那时候国内的情况,蒋介石掌握的军队和钱财,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他振臂一呼,国内的抗日力量肯定会跟着响应。
那些小日本军队,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更不可能对咱们民族的安危构成威胁。也许正因为这样,蒋介石才觉得,日本人只是个小毛病,共产党才是他真正要防备的大对头。
于是,国民党不顾一切地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开始发动了一场旨在消灭共产党的
这场围追堵截的战斗打了一年时间,两边队伍打了好几场大战,特别是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拼尽全力想要冲出去,牺牲特别大,人员伤亡惨重,力量大减,最后没办法只能开始长征。
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人数只有八万多,但就算是这样,国民党还是一直追着共产党不放,想方设法要拦住他们。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被国民党军队紧追不舍,吃了不少苦头,好不容易到了陕北,结果只剩下7000人了,真是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这时候,张国焘又站出来唱反调,反对党中央的决定,让已经处境艰难的中央红军更是难上加难。
好在关键时刻,有两个人站了出来,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一位就是贺龙,那时候他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大约有一万五千多人。虽然人数上没有张国焘手下的四万多人多,但张国焘心里清楚,贺龙是个胆大敢拼的人,到了紧要关头,他肯定会豁出去。真要动手,张国焘也不一定能赢,因此他没敢随便动手。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徐海东。那时候,徐海东带着的红二十五军团,人数虽然只有7000,但对党中央来说,可真是及时雨啊,太宝贵了。
知道党中央的困难后,忠诚的徐海东毫不犹豫地决定,把自己的队伍加入到中央红军里。
原先剩下的7000人,加上徐东海带来的7000人,还有地方上征召的部队,红一方面军的人数很快就涨到了3万人左右。
加上贺龙的队伍,红军才有了跟张国焘较量的底气,不至于全军覆没。
徐海东没把这事儿搁心里,可毛主席却一直记着。在别人眼里,徐海东也就给出了7000人的队伍,但对毛主席而言,这7000人可是救了整个红军的命啊。
都说帮忙容易,但真心相助却难,徐海东在党中央最危急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坚定支持,这样的为人处世,比很多人都强得多。
别的不提,当时有个现成的坏例子,就是张国焘。张国焘手里的兵力比徐海东多得多,可他倒好,觉得红军不行了,就开始动摇不定。
在识人上,毛主席的眼光一直很准,他看徐海东,从来不纠结于能力大小,最欣赏的就是徐海东的忠心耿耿和实实在在。
当然,徐海东让毛主席感动的事情还有不少。
【雪中送炭】
刚到陕北那会儿,中央红军不光是人数大大减少,让人头疼,而且手头还特别“紧巴”。
那时候穷得叮当响,一路上被人追着堵着,连口气都快喘不上来了。装备不是丢了就是坏了,而且一点物资补给都没有。
刚到陕北的时候是10月份,天气冷得要命,战士们衣服都穿得很少。那些站岗的,冷得全身发紫,有的甚至直接在岗位上冻晕过去,可他们一句怨言都没有。
平时吃饭真是个头疼事儿,炊事班的兄弟们天天为做啥吃的犯难,米没了就拿着手头上剩的东西去村里跟老百姓换,可老百姓也不富裕,能换回来的东西实在不多。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去山上找些野菜来吃,但野菜根本不顶用,而且天气那么冷,野菜也没多少。
毛主席明白现在的困境,因此他率先垂范,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本来就十分消瘦的他,这样一来身体都快支撑不住了。
那时候,毛主席刚好生了一场大病,身体挺虚弱的。炊事班为了给他补补身子,特地做了白面馍馍。可毛主席知道了这事儿,气得连一口都不肯尝,连水都不沾了。
望着自己的战士们冷得直打颤,毛主席哪里还吃得下饭,他心里想的只有怎么让战士们安稳度过冬天。
琢磨来琢磨去,毛主席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徐海东的身影。
徐海东的部队早早就到了陕北,听说他们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还备下了一些过冬的东西,可能手里还有多余的物资呢。
毛主席琢磨着找徐海东借钱,但他犹豫了好久。一来呢,他是领导,找下属借钱,这样既会显示出党中央的“手头紧”,又会让人觉得党中央没面子。二来,毛主席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徐海东手头宽不宽裕,毕竟那时候大家都过得紧巴巴的。
最关键的是,毛主席不忍心给徐海东添负担。他觉得徐海东是个老实人,要是真开口向他借钱,而徐海东手头紧,那徐海东会不会觉得这是上级的命令,而去到处想办法筹钱呢?
毛主席原本没这个意思,但又怕好心办坏事,给徐海东带来困扰,所以他想了很长时间。
在犹豫不决的那一刻,毛主席瞧见战士们在寒风中冻得直打颤,心里万分焦急,觉得跟战士们的生命安全比起来,其他的事儿都不算什么。
最后琢磨来琢磨去,毛主席自己动手写了一张借条,跟徐东海“要”了2500块大洋。
徐海东一看信,眼眶立马就湿润了。他能想到,毛主席作为中央红军的头儿,写这张借条得多不容易,下多大的狠心。而且,毛主席借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让战士们活下去。
2500块大洋,在当时那个物价下,也就勉强能让战士们凑合着过完这个冬天,一分多余的钱都拿不出来。正因为这样,徐海东才深受感动。
之后,徐海东把自己的全部家底数了数,一共是7000块大洋。他仔细盘算了一番,决定留下2000块,剩下的5000块全部拿来支援党中央的大事业。在给毛主席的回信里,徐海东连一个“借”字都没提。
收到钱和信,毛主席挺意外的,他了解徐海东是个实在人,但没想到这么实在。他想过写封回信表示感谢,但最后还是算了。徐海东是个胸襟宽广的人,要是自己再谢个不停,就显得太客气了。为了对得起徐海东的这份心意,中央红军得打出点成绩来才行。
就因为徐东海毫不犹豫地送兵又送钱,毛主席特别受感动,每次聊起这事儿,都会不停地夸奖徐海东。
大家都说,要评判一个将领是否优秀,不光要看他指挥打仗有多在行,还得看在战场上他能救下多少士兵的命。
徐东海之前做的那件好事,虽然不是直接在战场上拼命,但确实实实在在地救了很多战士的命,也帮了中央红军的大忙。
最困难那会儿,要钱就给钱,要人就派人,这两点帮忙,很多人想比都比不上。
但如果你以为徐海东是因为这两件事情才侥幸当上了大将,那你就完全想错了。
【一心搞革命】
1933年的时候,徐海东带着队伍去攻打红安的七里坪。
那时候,张国焘的队伍比红25军强大得多,兵力上红25军明显处于下风,徐海东心里很清楚,因此他只能在提升士气上下功夫。
为了让战士们鼓起勇气,他脱掉上衣,扛起机枪就往前猛冲,边冲边大声喊:“胜利是我们的,快冲啊!”
士兵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被他的气势给镇住了,于是也跟着端起枪,往前猛冲。
张国焘带领的队伍本来就人心涣散,一看对方开始全面进攻,就以为对方还有更厉害的招数,吓得他们慌忙丢掉武器盔甲,连跑带跌地逃走了。
这场仗,我们军队打死了五百多个敌军,抓了四百七十人,另外还得到了好多枪支弹药,真是赢了个痛快。
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徐海东不光有胆量,脑子还灵光,真是个当将军的好料子。
在徐海东手下当过兵的人都说,他为了完成任务,啥都豁得出去。
有时候为了赶紧把事情办好,抢在别人前面,他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实在累得撑不住了,就抱着枪打个盹儿。
1934年12月10日,红25军和敌人打了一场硬仗,徐海东还是冲在最前头,直接面对敌人。
这场战斗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徐海东一直跟敌人斗智斗勇,最后总算是赢了,可他自己也受了重伤,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面穿过去,险些丢了性命。
还好那时候徐海东碰上个很棒的卫生员,他不顾一切,连续四天四夜没合眼,硬是把徐海东从死神那儿给拽了回来。
这位叫周少兰的女卫生员,后来成了徐海东的妻子。徐海东睁开眼,第一眼瞧见的就是她。听说周少兰为了救他,连续四天四夜都没合眼,徐海东心里特别感动。
周少兰听说了徐海东在战场上特别勇猛的故事后,心里开始非常崇拜他。
之后徐海东经常说起这件事,说自己算是倒霉中有好运,因为他一直走在对的路上,所以老天才给了他这么一段好姻缘。
但那次意外让徐海东的左耳再也听不见声音了,他因此落下了一辈子的残疾。
他因为病还没好利索就急着去打仗,结果身体吃了大亏,留下了长久的病痛。
有外国记者这样说起徐海东,说他在战场上是个勇猛无比的斗士,既好胜又果断,敌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魂飞魄散。但要是对自己的同志,徐海东就变成了个温文尔雅的君子,总是笑眯眯的,对人特别和善有礼貌。
这大概就是徐海东吸引人的独特之处吧。
真可惜,那次受了重伤后,徐海东的身体就一直不太行了。到了1938年,他在前线病倒了,只好退下来养身体。
尽管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在前线继续工作,医生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但徐海东觉得,他的本事就在战场上,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重返前线继续努力。
医生劝了也没用,就由他去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可回到战场还不到两年,徐海东的老毛病又犯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能回到战场上了。
这成了徐海东心里的一大遗憾,他老在想,要是当初自己小心点儿,别惹出那么大的乱子,他就能继续为革命拼命,立下更多的功劳了。
可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能挽回过错的机会呢,从1940年起,徐海东就一直在休养,直到新中国成立。所以后来他常感叹,自己比其他人少了10年的革命战斗岁月,这也是他觉得自己受大将有愧的地方。
从徐海东的角度看是这样评价的,但要是从老百姓和国家的立场来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那是当之无愧,光凭他那股子坚韧劲儿,就比很多人厉害多了。
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贡献的人,他是工人阶级的好榜样。他不仅有出色的军事功绩,更重要的是他那高尚的品德,还有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这些才是我们最该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