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这个我们总是避而不谈的话题,却成了一位山东姑娘的创业起点。在被称为’棺材之乡’的曹县,她将中国制造的棺木卖到了欧洲市场,实现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棺材,一个让很多人谈之色变的物品,却在山东曹县庄寨镇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县城里的木材,竟然能在遥远的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抢手货”。
起点
2023年,刘女士开始了她的外贸生涯,主营业务就是向欧洲出口棺材。当许多人听到”棺材”二字都避之不及时,她却选择了直面这个行业。
在刘女士看来,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自然过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作为一名外贸业务员,她不仅专业,更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殡葬文化,总是认真研究客户所在地的殡葬习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菏泽盛产泡桐树,这种树仅需三年就能成材。虽然泡桐木质轻不适合做家具,却是制作棺木的理想材料。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曹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棺材之乡”。
价格
价格优势是中国棺材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的关键。在欧洲,一具本土棺材的价格高得让人咋舌——用一句玩笑话说,这价格简直让人”难入土为安”。而同样品质的菏泽制造,价格只有欧洲本土的1/14!
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让欧洲消费者纷纷转向中国制造。特别是在日本市场,更是惊人——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90%的棺材都来自山东菏泽,可以说中国几乎承包了整个日本的棺材市场。
匠心
棺材制作并非简单的流水线作业,而是一门精细的工艺。每个国家甚至不同地区对棺材都有特殊的文化要求,制作时必须因地制宜。
从原木到成品,需要经过切割、雕刻、喷漆等多道工序。比如日本的一些棺材,会在头部位置开一个小窗,这些细节都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色。
刘女士初次参观制作流程时,被这份工作的庄重感深深打动,她认为这是一份需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的职业。
坚持
创业之路从来不易。刘女士刚入行时,整整一年都没开过一单,只能靠底薪度日。她常常遇到客户咨询许久却最终无声消失的情况。
但她很快发现了市场规律——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欧洲订单的高峰期。凭借对殡葬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专业的服务态度,刘女士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订单开始源源不断。
随着经验积累,她的业务蒸蒸日上,工厂的收益也十分可观。现在,欧洲进口的大量棺材都来自刘女士所在的工厂。
创新
菏泽的棺材产业不仅靠价格取胜,更在不断创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棺材设计。
蔡秀芳从16岁起学习木雕技艺,最初只是为了补贴家用。随着菏泽棺材产业发展,她开始将传统木雕与棺材制作结合起来。
2000年,蔡秀芳带着自己雕刻的棺材模型参加交易会,精美的花纹吸引了众多外国客户,特别是日本买家。她雕刻的云龙木雕在日本市场备受青睐,也因此将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推向了国际舞台。
棺木承载的不仅是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对生命的凝视与敬畏。这些来自山东小县城的棺材,穿越千山万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另一种可能——它不仅是价格的胜利,更是文化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参考,文中数据来源于公开报道,如有出入请以官方信息为准。部分观点为个人见解,不代表权威立场。任何投资或商业决策需自行判断风险。
参考信息: - 封面新闻:月销约4000套 山东菏泽女孩在县城把棺材卖到欧洲 - 中国新闻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山东曹县棺木推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