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功伟绩赢得了广泛赞誉。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家,为党和国家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传奇一生令人肃然起敬。
在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同时兼任第十八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职务。
1948年3月,临汾战役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打响,他带领新组建的部队成功攻破了防御坚固的临汾城。
1948年夏,徐向前在晋中地区展开军事行动,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战果。在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战役中,他率领6万部队与12万敌兵展开激烈交锋,最终击溃10万余敌军,解放了十余座县城。
1948年10月,太原战役的筹备工作由徐向前着手展开。
在晋中战役结束之际,阎锡山将其部队集结至太原,试图凭借坚固城防和有利地势进行顽抗。
与其他地方军阀相比,阎锡山展现出独特之处。他不仅在山西创办教育机构,还建立了军工企业,这些举措为他在当地赢得了不少赞誉。
作为阎锡山的根据地,太原具备完善的防御体系和充足的物资储备。其城防工事坚固,粮食补给充沛,武器配备精良,使得这座城市具有极强的防守优势,堪称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
根据中央军委1948年7月16日下达的作战指令,徐向前指挥第八兵团、晋中军区及晋绥军区第七纵队,集结超过8万兵力,全面部署对太原的包围作战。
尽管徐向前当时正遭受肋膜炎的困扰,他依旧带病坚守在指挥岗位上。
1948年10月18日,太原战役拉开序幕。我军迅速夺取了城南武宿机场和城北新城机场,并成功占领多个战略要地。在此次战役中,敌方部队被消灭一万两千余人,我军取得开门红。
在徐向前的战略部署下,我军相继攻克了东山区域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和山头四大战略要地,彻底扫清了太原城外围的敌方防御工事。
太原此刻已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平津战役期间,为阻止傅作义部突围,中央军委下达指令,要求徐向前部队暂停攻城行动。部队被命令固守已占领区域,进行休整,同时将工作重点转向对太原城实施政治宣传,以瓦解敌方士气。
1949年2月15日,面对局势无法挽回,阎锡山紧急搭乘航班飞抵南京。
太原城内仍驻守着阎锡山麾下的15万兵力。
我军展开的舆论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太原城内超过两万名守军选择缴械投降,这一事件使国民党当局遭受了沉重的心理冲击。
当前局势极为有利,太原城已如探囊取物般唾手可得。
正值此时,徐向前制定了攻克太原的最终作战方案。然而,持续抱病指挥导致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1949年3月,彭德怀同志受毛主席指派,在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立即赶赴太原前线,对徐向前进行了慰问。
徐向前因肋膜炎病情加重,胸腔积液严重,且伴有偏头痛症状,导致他难以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目睹这一场景,彭总内心深感沉重。
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徐向前向组织推荐由彭德怀同志出任前线总指挥一职。
面对老战友热切的注视,彭总最终点了头。
1949年3月28日,彭德怀被正式任命为太原战役前线总指挥,与徐向前共同指挥太原战事。
随着三大战役的告捷,我军得以调遣兵力,向太原前线增派了数十万援军。
1949年4月24日,太原城被我军成功攻占,太原战役以胜利告终。
攻占太原后,徐向前向组织提交了辞呈,请求卸任第十八兵团司令员一职,随即前往青岛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与康复。
周士第迅速被任命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这一决定在徐向前提出请求后立即获得了组织批准。
1949年6月,徐向前携妻儿乘火车离开华北军区,启程前往青岛,与昔日战友依依惜别。
在前往青岛途中,因道路塌陷受阻,我不得不在石家庄停留,历经一个月的等待后方才重新启程。
当徐向前抵达山东时,老部下许世友立即给予了热情接待。得知徐帅身体状况后,许世友关切地劝慰:"首长,您到青岛后安心休养,身体一定能迅速恢复。"
徐向前随即在青岛山海关路17号展开了疗养生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际,徐向前因病休养未能亲临现场。尽管如此,他仍通过无线电广播收听了天安门广场的盛况转播。
"新中国的诞生让我们的理想成为了现实!"徐向前与黄杰在聆听时难掩内心的喜悦。
1949年10月19日,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指定,徐向前正式出任新中国首任总参谋长。
鉴于徐帅在青岛休养,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暂时由聂荣臻元帅负责处理。
聂帅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是我经历过最繁忙的岁月。"
1950年5月,徐帅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随即受命赴京出席七届三中全会,并逐步接手各项事务的领导工作。
1973年,毛主席召集多位资深将领会晤,共同商议八大军区司令员职务调整事宜。
毛主席见到几位老帅时,显得格外高兴。他紧紧握住朱德的手,笑着说道:"总司令还是你啊!"
徐帅走近时,毛主席热情地将他拉到身旁,欣喜地表示:“子敬,来我这儿坐,好久不见,我时常惦记着你们啊!”
我们深切缅怀徐向前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