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深圳光明区的消息有点多。
先是底价出让了深圳今年第三块宅地,紧接着又官宣诞生了年内第三个“日光盘”,还有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北段开始试运行了,预计年内通车。
表面熙熙攘攘的光明楼市,实际状况到底如何?
步入2025年,光明区房地产市场表现确实令人瞩目。
数据显示,上半年,光明区二手住宅网签599套,环比增长21.7%,同比增长117.8%,成为深圳唯一一个二手房成交量同比、环比双双上涨的区域。
主要原因有两个:
1、闸门打开,限售松绑激活存量
去年深圳929新政全面取消限售,瞬间打开了光明区二手房市场的“水龙头”。业主拿到房产证后即可交易,很多此前被卡住的房源一下子涌出来,二手房源多了,买家的选择也多了。
2、以价换量,务实业主撬动交易
房子是能卖了,但买家现在精得很,不便宜不买。很多光明业主知道现在的行情抬不起价,着急卖的只能接受降价现实。
像光明标杆楼盘龙光玖龙台,高峰期曾卖到8-9万/㎡,今年4月份迅速成交了一套88平3房,单价跌破5万,一夜回到解放前。
4房户型相对坚挺些,前段时间成交的两套房源,101平和121平,成交价在5.59-6.3万/㎡。
其他次新小区,如星河天地、勤诚达正大城花园、金融街华发·融御花园、金地峰境瑞府二期等,自去年新政出台以来,这些小区的挂牌量和成交量都上来了,成交价却没有抬头迹象,反而降价压力不小,单价整体在3万多到4万多左右。
新房方面,今年光明区的推盘节奏放缓,上半年累计分发了8张预售证,其中住宅6张,实际只有4个项目,共936套住宅。
从成交量来看,光明上半年卖出了2883套新房住宅,包含预售和现售,占全市总量的13.2%。
下半年光明区在推盘方面会积极些,计划还有10批次项目入市。
光明市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同一个片区内,多个在售新房扎堆,差不多的产品、差不多的价格,同质化严重,还要面对保障房市场的分流。所以,前不久深圳本土房企在光明拿地也比较保守。
现在光明区位置好点的新房,均价卖4-5万一平,和周边二手房差不多;地段差的,均价基本在3万左右。
像位于玉塘街道的新盘星辉·兰玉庭,上个月底加推2栋186套房源,建面约85平-113平住宅,折后均价3.06万/㎡,更是喊出“零首付”的营销口号。
前两年在深圳,零首付项目属于“见光死”,一出来就被紧急叫停;如今,各种骚操作不断,越难卖的房子,往往骚操作越多。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光明楼市是有一定预期的,但这份预期,可能跟很多购房者想象中的不一样。
比如,颜宁说对光明科学城充满信心,“深圳的未来是光明的”,站在科学研究人员的角度,这没啥问题。但从资产的角度,价格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一个供应量大、保障房多的刚需片区,很难发展成为改善片区。
比如13号线开通,对开发商来说是蜜糖,又多了卖房的宣传点;对城区的上班族来说,会缩短通勤时间。但指望一条地铁线把房价拉起来并不现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产业发展强大才是硬道理。
在当下的深圳楼市,不管是刚需还是改善,新房和二手房,选择都蛮多的。
房子作为大部分家庭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务性支出——如果只考虑纯居住需求,往往仅限于居住而失去了增值属性。以投资思维去做选筹,更容易买到有潜力且流通性好的房子。特别是现在买刚需房,你未来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商品房,还有大量价格更便宜的保障性住房。刚需买家如何才能在庞大的竞争市场中杀出重围?核心就是确保房产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在地段和配套各方面,远超市场上的其他竞品房源。所以,如果刚需过于追求大面积,要求单价、总价够低,那么结果就会偏离核心板块,往外围板块扩散。这样的房子因为同质化严重,未来溢价能力很弱。
另外,邻居素养也很重要。
房子本身再好,如果楼上夜夜笙歌、隔壁争吵不休,再美的家园也会变成煎熬之地。看房时多留心观察小区环境、楼道状况,甚至有机会和邻居聊几句,绝非小事,关乎未来生活的安宁。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
买房前来找我做一次付费咨询,可以帮你避开所有免费的坑。
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对买房感到迷茫,欢迎你私信我预约咨询,让我们为你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