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万人口的小国欠下千亿外债,失业率飙升到15%,现在却想找中国借200亿美元救命——这个曾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疯狂蹦迪的立陶宛,终于尝到了自己种的苦果。更讽刺的是,当初怂恿它的美国和欧盟,此刻正忙着捂紧钱包装聋作哑。一个弹丸之地为何敢屡次挑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背后推手如今为何集体隐身?
立陶宛的操作堪称国际关系版的"作死教科书"。2021年,它不顾中方强烈反对,高调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甚至派官员窜访台湾,直接把大国红线当跳绳玩。但戏剧性的是,当中国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后,立陶宛出口商突然发现:中国买家集体消失了。木材商约纳斯哭诉:"仓库堆满卖不出去的家具,就像被施了魔法的森林。"而当初承诺"全力支持"的美国,此时给的"援助"仅是价值600万美元的出口信贷——还不够填债务窟窿的零头。
这场闹剧的连锁反应比多米诺骨牌更精彩。中企纷纷撤离立陶宛,德国大陆集团直接关停当地工厂,2000名工人瞬间失业。更致命的是,中国停止供应精密零部件后,立陶宛的激光产业——这个占全球市场10%的支柱产业几乎停摆。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80%,而他们引以为傲的"民主盟友"们,贸易额增长还抵不上损失的十分之一。首都维尔纽斯的出租车司机彼得拉斯苦笑:"政客们说这是'捍卫价值观的代价',可我的房贷不会为价值观打折。"
当立陶宛财政部长捧着200亿美元借款申请找上欧盟时,布鲁塞尔的官员们突然对天花板产生了浓厚兴趣。德国《明镜》周刊披露,欧盟内部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