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芯片里的"暗门":英伟达H20风波背后的科技暗战
想象一下,你开着新能源车在高速上飞驰,突然动力全失;医院里,远程手术正进行到关键步骤,设备屏幕突然变黑;刷手机付款时,支付系统瞬间瘫痪——这些不是科幻电影的剧情,可能就藏在你每天用的芯片里。
2025年7月31日,中国网信办突然约谈英伟达,距离美国批准这家公司向中国卖H20芯片才刚过半个月。就像刚给邻居发了进门证,转头发现他带了把万能钥匙,这事儿能不严重吗?
特供版芯片藏着"监控器"
英伟达的H20芯片是个专门给中国市场定做的"特供版",性能比国际版H100缩水了80%,被戏称为"阉割版"。但让人窝火的是,这被砍了性能的芯片,却偷偷装了俩厉害功能:能追踪定位,还能远程关闭。 这可不是芯片厂商自己加的料。美国2025年新出的《芯片安全法案》明明白白要求,出口到中国的高端AI芯片必须装这种"监控器",“追踪定位”功能。
有个叫比尔·福斯特的美国议员更直白,说就该给这些芯片装"数字缰绳",让美国能随时控制。提案获得了民主、共和两党很多议员支持,一旦获得通过,英伟达就必须执行。
这就好比你买了辆自行车,结果发现卖家偷偷装了导弹控制器。人民日报说得形象:"如同家里装了智能锁,却被别人留了万能钥匙"。
美国、英国以及以色列,乃是全球范围内具备最为强劲情报能力的国家。情报战向来都是美、英、以三国开展科技战、舆论战以及政治战的关键依托。芯片、网络、AI大模型堪称美国针对全球发起网络战、情报战最为基础的物质依托。美国始终借助通讯、网络、数据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监听、监控活动,并收集与窃取各类情报。以色列与美国一直运用此类手段从事政权更迭与政治暗杀行动,近期以色列在伊朗境内实施的渗透、暗杀活动,均借助了芯片、网络、软件等载体来达成。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情报领域的交锋极为激烈,美国对中国军事、科技、政治方面情报的收集与窃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且收获了诸多成果。
从芯片、软件、网络、AI大模型等源头处展开防范、反击以及管控举措,是我们必须要落实的防御任务,否则,我们整个国家体系将会如同以伊冲突前伊朗那般毫无秘密可言,彻底失去安全保障。
黄仁勋的唐装与美国的算盘
英伟达老板黄仁勋这几年对中国市场特别热乎,穿着唐装、说了几句中文,实则是美国人,为大资本集团和美国国家利益服务,就会对中国网开一面,还总强调中国占了全球40%的AI需求。要知道,他的背后站着的是贪婪、残忍的、是美国政府的大资本财团,他们不仅仅有经济利益,而且有政治目的。但生意归生意,作为美国公司美国人,他得听美国政府的,必须遵守美国法律,绝不会违背美国政治意愿去进行纯商业出口。
2024年中国给英伟达贡献了171亿美元营收,但这挡不住美国要在芯片里装"暗门"。新美国安全中心有个叫蒂姆·菲斯特的专家说得露骨:这就是把"电子枷锁"卖给中国企业,还要收高价。
最讽刺的是,英伟达一边说"芯片没后门,没人能远程控制",一边又没法解释为啥H20的默认数据要先传到新加坡,而美国商务部能直接访问这些数据。我们能相信英伟达说不存在后门的回应吗?当然不能相信。
8月1日,即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的第二天,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两起美国情报部门利用网络攻击我国军工数高校、科技院所及企业,窃取我军事领域相关的科研数据或设计、研发、制造等环节的核心生产数据等敏感信息的案件。
想想2013年的"棱镜门",美国情报机构连苹果、微软的系统都能监控,谁能保证这些芯片是干净的?正如人民日报8月1号评论:英伟达 让我怎么相信你?
不只是芯片,是场技术围堵
美国这招够阴的。以前是直接不让卖高端芯片,现在改策略了:给你卖性能缩水的"特供版",但得装我的监控器。这样一来,既能用低价挤压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又能随时掌握我们的技术动态,甚至关键时刻能"断供"。当美国一边以“安全风险”为由全球围堵华为,一边却在英伟达芯片中植入监控功能,其“贼喊捉贼”的双标行径彻底暴露。
有专家算过,英伟达现在手里堆着70万块H20芯片,还刚加了30万的订单。网信办这一约谈,这些芯片可能就砸手里了。资本市场反应最快:英伟达相关的股票哗哗跌,而华为昇腾、寒武纪这些中国芯片公司的股票却逆势大涨,寒武纪一天就成交了47亿。
中国芯片的绝地反击
逼到份上,国产替代反而加速了。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达到H20的85%,成本却低了33%,中国移动一下就给了191亿的订单。更厉害的是,最新测试显示,昇腾910B的浮点运算速度每秒320万亿次,比H20还快一倍多。
政策也给力。新建的智算中心必须买86%的国产芯片,国企采购里国产比例也得过半。大基金三期扔了3440亿进来,专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现在国产AI芯片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3年的14%涨到了34.6%,照这速度,2026年突破40%不是问题。
说到底,还是得自己有本事
这场芯片风波说白了就是个提醒:数字时代,核心技术就像空气和水,别人给的随时可能掐断。现在中国正在建自己的AI软硬件生态,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尽量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芯片战争的终局不在制裁清单上,而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和工程师的代码中。这场危机揭穿了“技术无国界”的童话,却也点燃了自主创新的火种——它终将燎原。
就像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说的:"安全高于性能,核心技术自主是数字时代生存底线。" 毕竟,自己家的钥匙,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最踏实。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涉及任何机构立场。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