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传出重磅消息:海南自由贸易港定于2025年12月18日全岛封关。这一消息引发全网关注。对于设施农业来说,这一重大举措对海南设施农业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企业会从中获得哪些红利?让我们来浅析一二。
一、什么是“海南封关”?
“海南封关”是指将海南全岛建成一个“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核心的政策制度。
1. 一线放开:海南与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货物、资金、人员流动高度自由化,74%的进口商品享受零关税,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便捷接轨。
2. 二线管住:海南与内地之间设立监管环节,对进入内地的货物按进口规定管理(如零关税商品需补税,但加工增值超30%的产品可免关税内销),防止免税商品无序流入内地。
3. 岛内自由:海南岛内货物、资金、人员自由流通,形成开放高效的内部市场。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将于2025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纪念日)正式实施,具有显著的战略象征意义。
二、“海南封关”对海南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海南封关运作将为海南设施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主要体现在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升级加速、市场空间拓展以及国际合作深化等多个维度。随着“零关税”政策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加工增值政策的优化,海南设施农业的成本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1、政策红利:降低生产成本与提升竞争力
“零关税”政策: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从当前的21%大幅提升至74%,覆盖约6600个税目商品。设施农业所需的先进设备、种子、种苗、资材(如智能温室系统、生物育种材料等)可免税进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迭代,提升海南蔬菜水果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海南封关政策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该政策允许海南企业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生产,只要在海南自贸港内实现的增值达到或超过30%,其产品进入内地市场时即可免征关税。这为海南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巨大机遇。本地农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将初级农产品或进口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增值超30%即可免关税销往内地,促进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海南永兴岛蔬菜大棚
2、全球化资源整合与产业链优化
跨境种质资源引进:简化境外优质种质(如热带果蔬、特色作物)的引进流程,推动海南成为全球种业创新中心,助力设施农业品种多样化。
物流与市场拓展:跨境物流网络与自贸港贸易便利化政策,支持农产品快速出口至东南亚及全球市场,扩大设施农产品销售半径。
3、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价值链提升
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封关后,将更容易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模式、管理经验和优质种质资源,海南设施农业将加速从传统种植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封关政策将驱动海南设施农业从“产品供应”向“精深加工”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海南陵水润达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海南封关”对海南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尽管海南封关为设施农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样伴随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市场竞争、产业转型等多个方面,正视这些挑战并制定有效对策,是确保海南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前提。
1、国际竞争加剧与市场份额挤压
低价进口农产品冲击:封关后,“一线放开”政策将使大量享受零关税待遇的东南亚水果、农产品涌入海南市场,这些产品往往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这种价格差距将对海南本土生产成本较高的设施农业带来考验。
本地农产品市场空间受挤压:封关后,海南本地农产品将同时面临国内产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需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
国际标准与质量要求:封关后海南设施农业要直接面对国际农产品的全方位竞争,竞争维度将从单纯的价格扩展至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创新能力、营销渠道等多元领域。
2、生物安全与检疫监管强化
封关后跨境种质资源引进虽更便利,但海关对生物安全的监管趋严。设施农业企业若涉及进口种苗或农资,需严格遵守全流程无特定病原控制、用药规范等要求,否则可能因检疫不达标被限制流通。同时,海南需防范境外病虫害通过供应链传入,对设施农业的隔离和防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3、技术升级与人才短缺
封关后农业国际化程度提升,设施农业企业需快速对接国际标准(如种业研发、智能装备应用),但当前海南农业技术仍存在短板。例如,部分企业缺乏高端育种技术,依赖进口种质资源,可能受制于国际供应链波动。此外,科技赋能设施农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影响智能化改造进程。
海南定安潭榄洋蔬菜大棚基地
为应对“海南封关”可能面临的挑战,海南设施农业企业应深入研究封关各项政策,充分利用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红利,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同时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如优质种苗、特色果蔬、高档花卉等,推动设备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策层面,8月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种业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出重点布局。
发展壮大种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南繁产业。到2027年,崖州湾现代种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补链延链。做强芒果、凤梨、文昌鸡、东星斑、冬季瓜菜、咖啡、胡椒、橡胶、沉香等特色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推广“新奇特优”品种。推动果蔬清洗分拣、预冷保鲜、烘干储藏、产品包装融合发展。深化品牌建设,依托“海南鲜品”平台培育海南农产品品牌。到2027年,海口高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定安塔岭热带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老城科技新城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达140亿元。
总之,海南封关将为海南省设施农业带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但同时也要求产业主体积极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通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海南省设施农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