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问“长白山在哪个国家?”,很多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立刻回答,长白山是中国的。
实际上,中国仅拥有长白山48%的领土权,剩余部分则归朝鲜所有。
八十多年后回望,长白山划分问题的决策,毛主席的抉择究竟是高瞻远瞩还是有所疏忽,仍值得深思。
翻阅历史可知,中朝关系其实并不平稳,时有波折。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南北之间爆发民族战争。随着美国介入,冲突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多国的国际性战役。
尽管新中国刚成立,但毛主席明白互助的重要性。如果北朝鲜败给南朝鲜,中国也将面临美国的威胁。
1950年10月,中国派兵支援朝鲜,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以巨大牺牲将美军和韩军驱逐至三八线以南。
此事彰显,中朝友谊由鲜血凝结,本应牢不可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份珍贵的情谊,竟未能维持十年之久。
中朝两国领导人都不希望关系恶化,只是在遭遇无法抗拒的外部因素时,双方都感到无可奈何,无力改变现状。
中国最初的目的仅是协助朝鲜抵御美军。击退美军后,双方领导人都认识到,若朝鲜不强盛,类似危机恐将重演。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继续派遣志愿者留在朝鲜,协助其进行国家建设,致力于帮助朝鲜恢复与发展。
这种思路和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当时的外交部门错误地将推广毛主席思想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
在朝鲜,毛主席的语录、画像及革命口号广泛流传。许多使馆人员、留学生和援建工人,在公共场所也会高声朗读毛主席的语录,以此表达敬意。
朝鲜的宽容导致一些留在国内的人行为失控,他们竟擅自阻拦行人与国际列车,向乘客分发毛主席的语录、像章等纪念品。
对朝鲜人来说,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贡献巨大,同时,朝鲜人民也付出了很多,并非没有贡献。
在朝鲜人民心中,他们的主席金日成与中国的毛主席相比,同样备受尊敬,毫不逊色。
1958年,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战略取向不同,中苏关系破裂。随后,大多数国际共产主义政党选择跟随苏共的立场。
尽管中国有意鼓励和支持其他共产主义政党自主探索道路,但由于自身综合实力有限,对于多数政党的抉择,中国实际上难以施加直接影响。
中苏关系破裂后,朝鲜找到了新的支持力量,这加剧了其对中国的不满。随之,中朝关系逐渐恶化,这一趋势在历史进程中显得不可避免。
朝鲜战争期间,不仅中国有部队支援朝鲜,还有其他力量参与。作为主权国家,朝鲜当然不希望这种多国介入的局面发生。
1958年2月,朝鲜方面提议所有外国军队撤离朝鲜。考虑到相关因素,中国政府决定,将支援朝鲜的军队分阶段,共三期,全部撤回国内。
原本以为中国志愿军撤离朝鲜后,中朝间的小摩擦会自然化解。但事实证明,事情远非如此,平静只是暂时的,风波依旧暗涌。
当时的朝鲜实力弱小,外交上处于劣势,这句话用来形容它再贴切不过。在国际舞台上,朝鲜的声音微弱,难以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
中苏关系破裂后,原本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面临重构,新的划分即将展开。
朝鲜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求稳定发展,似乎需要重新在中美苏三国中找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以确保自身的稳定与前进。
对朝鲜来说,面对美国的敌对态度和中国相对滞后的发展状况,选择结盟苏联显然是最合理且明智的决策。
60年代后,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开始对中国提出挑战,首要目标是中国的领土。他们选择了长白山边境线作为发难的最好理由。
毛主席和周恩来曾深入考虑过中朝边境线的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以确保对边境线的处理既合理又符合两国利益。
他们认为,若要兼顾国家利益与中朝关系,最佳方案是回顾历史,沿用以往的制度,这样既保障国家利益,又不损害两国关系。
1909年,中朝两国签订了《间岛条约》,该条约详细界定了大部分边境线,仅留下少数几个不重要的小岛未做具体划分。
然而,朝鲜对这份条约内容持异议,他们通过多种手段篡改历史和典故,力图证明长白山归属朝鲜。
除了朝鲜,缅甸、尼泊尔和阿富汗等国也持相同立场,认为与中国之间的边境线划分存在争议。
毛主席深知事情发生的缘由,也明白无论前路多么坎坷,中国都绝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的附庸,他坚定地守护着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面对重重困难,毛主席最终选择了妥协。这一决定导致朝鲜拥有了长白山58%的领土范围。
中国作出一定让步后,苏联随即露出本意,立即提出与中国重新划定边界的要求。
尽管当时中国面临外国小国挑衅与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但毛主席明白,一味忍让苏联,终会让其得寸进尺,威胁中国核心区域。
面对这个幕后黑手,中国态度强硬,与对待小国截然不同,坚决不退让,立场始终如一。
中苏关系极度紧张时,毛主席会见了日本代表,他清晰表明了自己在对待苏联问题上的坚决立场,态度强硬。
尽管中苏关系紧张,但仍勉强同属一阵营。若过分施压致中国转向美国,将得不偿失。
面对严峻形势,苏联最终选择妥协,主动归还了之前侵占的包括珍宝岛在内的领土。
苏联虽已衰退,但仍不停搞小动作,持续在背后撑腰中国周边小国,导致这些小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日渐紧张。
两国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到1968年才开始缓和。直到1970年,周总理与金日成会面,双方关系才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总体而言,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出于无奈,决定将长白山近半区域划归朝鲜。
毛主席当时的决策,不仅让中国保存了有生力量,更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确保了未来的发展时间。
重新审视长白山的归属,尽管中国目前仅占其48%的面积,但我们坚信,未来朝鲜会归还其多占的部分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