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捷安特&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引擎声还没散尽,蓝色风暴先推了大门。上海国际赛车场,平时惯常是F1轮胎划痕和高功率发动机的地盘,一圈连一圈,汽油味和镁光的交错。过去一年,自行车迷的声音插了进来,捷安特蓝,第一次由引擎声盖过去的地方,换成了车链摩擦和风穿梭的响动。那是一场新的仪式感,旗帜飘着、头盔整齐,轮胎细声地摩擦着沥青,骑行人的速度,居然也能驯服这世界顶级赛道。
去年,捷安特骑行盛典落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3万多名自行车爱好者集结在F1的跑道上,竞技、体验、拍照、欢呼、挑战、超越——一时间,好像潮水在沸腾。捷安特蓝成了上赛到场观众朋友圈刷屏色。各种定制骑行服,单车阵列,舞台灯光配合车灯出发,骑行和赛车多么不同的运动,却能在同一个赛道里找到了共振点。一个是机械极限和速度之王,一个靠肌肉和士气,追风,拼腿,每一次冲刺、最后一公里,终点线边的计时刚跳到新数字,队友们就已经开始喝彩。
自行车厂商里面,捷安特总被说动作快、创新多。这次,走得还真远。不是体育馆也不是普通路段,偏要选世界级的赛车场当主场,不仅仅把比赛带进去,还把新品发布会这样重要仪式搬进上海国际赛车场。技师调校三明治摆放,试骑环节刚一开始,那句全场都在传的“骑上上赛道,就像开赛车”——今年,今年更多。
确实沿着创新这条路又走了一步。2025年,捷安特和上海久事国际体育中心官宣正式牵手,冠名上海国际赛车场一号弯。这可不是小动作,车迷心里有数,一号弯是这条赛道的灵魂位置,多少F1名场面都在这里。捷安特品牌精神标识直接刻在赛道弯角,变成骑行圈所有人进场都会认的地标。双方说要“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简单说就是赛车运动顶级资源输送到骑行运动圈里,智能骑行APP,现场赛事+数字互动,体验方案进阶,场地资源开放,除了赛事,还有骑行体验、亲子共骑、嘉年华、软件数据支持、科技保障安全升级,速度、健康、家庭、科技全都串进来。
过去,骑行大多是公路或者山野,平时摄影只能看见城市、乡村的背景,这次直接搬到了F1赛道上,视觉体系直接拉满。主场看台第一次为骑行观众开放,观众从一级方程式现场变成车友加油团,看台的呐喊一响,谁心里的多巴胺不飙升。
数据也印证一切。捷安特骑行盛典从2024年的1.0版,升级到2025年2.0版,这一次,比赛日数直接拉长,组别扩容,8K人规模,奖金池直接扩到近30万,还不算各种官方赞助奖品。家庭组、男子分龄组、电助力体验组这些新花样都上了赛程表。家长带娃进场,一家人排队上赛道,孩子在边上学骑,爸妈在内道比速度,这样的竞技场景太有未来感。捷安特团队希望每年都能把创新赛制作为惯例,车迷口中说的“PRO和小白同场”,只要上道就能冲一把。
摊开奖金池,从20多万到接近30万,冠军奖金直线上升。“奖金不讲虚的,直接打钱”,组别扩容,表彰实际,捷安特内部上上下下也重视。业余车友拼劲更足,报名一出,队伍都涨到50支,神秘车队报名,职业队、快速组、体验组、骑行达人混在一起,社群讨论一直没断。
上赛道的嘉年华环节,一看就是“有轮子的都能上道”。冷启动区域是汽车和自行车品牌混合展区,试骑试驾全体验,车迷、骑友、亲子用户,三类人群都能找得到自己想玩的东西。全场8K人流量,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创下历届骑行类嘉年华记录。品牌方顺势宣布智能骑行APP上线,数据打通,赛道安全教练员上线,技术保障团队加大,骑行运动正式搭上智能化、场景化的快车。
现场互动,气氛拉满,身高一米的小朋友、奔五的大叔都能跟职业队员合影,骑行迷妹拉着带着签名的骑行帽四处合照,经销商、品牌合作方都在看,骑行嘉年华内容持续更新,很多人关心下一届的组别设置、体验环节花样是不是更多。捷安特市场部传出消息,明年赛事体验内容要升级,不只是骑行竞技,品牌故事、生活美学、智能骑行应用、大数据体验、OEM专区、科技分享……盛典变成展会,展会又像极了生活节。推广负责人称希望通过上赛道赋能,把产品真正变成人人身边的生活方式。
品牌高层一直强调合作的意义,两家公司都期待“文体旅商”融合能够带来长尾价值。赛事直接带来巨大流量,品牌曝光增长,票房和赞助环节刷新纪录,骑行运动的影响力在车迷和爱好者圈里同步发酵。这座赛车场,不再只是方程式专属,也成了每一位想要体验风速和自由的骑行人打卡地。城市和赛道,速度美学和家庭陪伴,该有的画面都有了。
这场官宣其实不意外。全行业也都嗅到趋势:运动方式升级,出圈场地变身,品牌打法前所未有。上赛道、捷安特,一个赋能场景,一个赋能产品,组合起来就产生了新的生态。再往后,每一次骑行盛典,或者新品发布会,都会有更多“跨界”项目加入。自行车不是小众,与赛车运动放到一起,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冲击和联动,业内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创新,而是全行业新边界的尝试。
各种好玩内容还在持续更新。赛事日历刚挂出来,“报名即将开始”这句话,社群便炸开了锅。谁参赛,谁组队,观众席买票没买到的愤愤不平写满朋友圈。捷安特&上海国际赛车场,这一次,车轮和弯道,有了新的故事。速度与自由、家庭和美学,这里找到新的注解。品牌影响力、场地价值、用户体验,一线拉开,对外窗口打开,该来的都来了。
每个人心里的速度,都等一场风起,一圈又一圈,车轮不停,未来有更多新玩法,赛事已经出发。你怎么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