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普京发现光靠自己的力量已经难以为继。于是,一个庞大的"亚洲外援"计划悄然启动:朝鲜提供士兵,老挝派遣工兵,印度输送劳工,中国供应土豆。这种"拼盘式"的国际合作,折射出俄罗斯在多个层面的深度困境。朝鲜的军事援助最为引人注目。根据《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朝鲜已分批向俄派遣1.1万名"志愿兵",主要执行夜袭、电子干扰等高风险任务。更令人震惊的是,朝鲜正准备增派超过3万士兵,总规模将达到4万人。这些朝鲜士兵采用"血肉趟雷"的原始战术,暴露了俄军装备严重短缺的现实。人力资源的匮乏让俄罗斯不得不向更多国家求助。老挝因在越战期间积累的排雷经验,被邀请参与库尔斯克地区的扫雷作业,工兵月薪高达2000美元。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合作,实际上反映了俄军工程兵的巨大缺口。连排雷这样的基础工作都需要外援,俄军的人力困境可见一斑。更大规模的劳工引进计划正在酝酿。据俄新社报道,到2025年底,可能有约100万印度劳工移民到俄罗斯,解决各行各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这个数字令人咋舌,相当于俄罗斯总人口的0.7%。然而,大规模引进印度劳工也带来了安全风险,中东地区就曾多次曝光印度裔间谍活动,他们往往容易被外国情报机构收买。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土豆进口的激增。今年前5个月,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土豆368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这种爆发式增长直接反映了俄罗斯农业体系的崩溃。军费开支占预算41%,农业补贴大幅削减,加上气候不佳,土豆产量暴跌。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竟然连土豆都无法自给自足,这种尴尬局面在现代史上极为罕见。俄罗斯的"亚洲外援"计划虽然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也暴露了其发展模式的根本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