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全球人才。2025年,上海进一步优化落户政策,通过“居转户”通道为长期在沪工作者提供更清晰的落户路径。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为您详细解读上海居住证转户口的条件、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核心条件:7年是基础,激励政策降门槛
(一)基本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居住证持有时间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累计满7年(84个月)。注:居住证需每年签注,逾期未签注则使用功能中止,补签后居住年限重新计算。
社保与个税缴纳
持证期间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保满7年(84个月)。
社保需与个税匹配,且缴纳单位一致,补缴月份不计入有效年限。
2025年社保基数标准:1倍基数为11396元/月,2倍为22792元/月,3倍为34188元/月。
职称或技能要求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如工程师、经济师)或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技师),且与岗位匹配。注:无职称者可通过高社保基数替代(后文详述)。
无违法犯罪记录申请人及配偶需无刑事犯罪记录或其他不宜落户的情形。
(二)激励政策:符合条件可缩短年限
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五大新城
临港核心人才
:居住证满3年,在临港工作满2年,社保基数达1倍即可落户。
张江骨干人才
:居住证满3年,在张江工作满2年,社保基数达2倍或中级职称+1.3倍可落户。
五大新城
:居住证满3年,在新城工作满3年,承诺落户后继续工作2年,社保基数达1.3倍。
高社保基数替代职称
7年2倍社保
:无职称者,后4年累计36个月社保达2倍基数。
5年3倍社保
:企业科技/技能人才,后3年社保达3倍基数。
远郊地区贡献
在乡村学校、远郊医疗单位或涉农岗位工作满5年,持证及社保年限缩短至5年。
二、办理流程:全程线上化,周期缩短至3个月
(一)材料准备清单
材料类型
具体内容
基础材料
申请表、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无犯罪记录承诺书
社保与个税
社保缴纳记录、个税完税证明(需与社保基数匹配)
职称/技能
中级职称证书及聘书(或技师证书)、岗位说明书
落户地址证明
房产证/单位集体户证明/亲属同意落户声明/社区公共户凭证
特殊情形
子女随迁需出生证明及学籍证明;配偶随迁需高级职称/重大贡献证明
(二)全流程步骤
线上预审(15-30天)
登录“一网通办”平台提交材料,系统自动校验社保、个税记录。
预审通过后下载调档函,调取外地档案(约1周)。
线下递交与初审(15天)
携带纸质材料至区人才中心,现场核验原件并签字。
初审通过后,材料移送至市人社局复核。
复核与公示(20天+5天)
市人社局复核材料真实性,重点核查社保基数、职称匹配性。
审核通过后在“上海国际人才网”公示5天,无异议后发放《准予迁入证明》。
户口迁移(7-15天)
持证明回原籍办理户口迁出,再至上海落户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领取新户口本及身份证。
三、2025年新政亮点:效率提升,区域倾斜
审核加速
初审时间从30天缩短至15天,复核从40天缩短至20天,公示从7天缩短至5天。
全程线上办理,减少线下跑动。
区域政策倾斜
临港新片区:核心人才3年落户,一般人才5年落户。
五大新城:居住证满3年+新城工作满3年即可申请,社保基数要求降低至1.3倍。
社保基数冻结
2025年社保基数仍按11396元/月执行,未因经济压力上调,减轻申请人负担。
四、避坑指南: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社保与个税必须匹配
社保基数需与个税申报收入一致,避免多家单位同时缴纳社保。
补缴月份不计入有效年限,务必连续缴纳。
职称需“证岗合一”
职称需与实际工作岗位一致,且需提供单位聘书及岗位说明书。
外地职称需通过上海人社局复评。
档案问题
档案需包含完整工作履历,外地档案需通过机要方式调取。
档案丢失需补办《档案遗失证明》及工作经历证明。
区域证明材料
临港/张江/新城申请人需提供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等区域工作证明。
承诺落户后继续工作2年的,需签订《区域工作承诺书》。
结语:抓住政策红利,早日安家上海
2025年上海居转户政策通过“基础+激励”双轨制,为不同背景的申请人提供了多样化路径。无论是通过职称晋升、社保优化,还是区域政策倾斜,合理规划均可实现落户目标。建议申请人结合自身条件,尽早准备材料,利用线上化流程提升效率,抓住上海发展机遇,圆梦魔都!
如需委办的咨询我们公众号:上海亨立注册公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