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身高1米95的冠军中锋,训练场上原地起跳,单手把球砸进篮筐,动作舒展得跟喝水一样。
这人就是迪拉娜。
视频里她那一下,脚踝离地估计得有30厘米,落地后还一脸轻松,说感觉没用全力。
可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天赋肉眼可见的球员,最新的国家队集训名单里,没有她的名字。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
现在中国女篮的“扣篮俱乐部”,人是越来越多了。2米07的韩旭在训练里能扣,2米26的张子宇踮踮脚就能够到筐。现在,又加上了1米95、打法更劲爆的迪拉娜。
我们第一次同时拥有了三个能在训练中稳定扣篮的球员。
但问题是,这一切都只停留在训练场和表演赛。韩旭在WCBA全明星赛上扣过,可那终究是表演。中国女篮的职业比赛,至今还没有一次真正的实战扣篮。
人家身高1米75的坎贝奇,都能在奥运会上完成实战暴扣。咱们的球员天赋差吗?不差。差的就是那一下捅破窗户纸的决心。
别忘了迪拉娜是谁。
从2013年U16亚青赛冠军开始,她的履历就没断过:U17世青赛、U19世青赛,还有2018年三人篮球的亚运金牌。
2022年女篮世界杯,全队拿到亚军,她也是其中一员,场均打11分钟,是内线一个可靠的轮换棋子。
上赛季跟着广东队夺冠,她是禁区里绝对的守护神。场均3.4个防守篮板,0.8次盖帽,这些数据背后,是她那双能从禁区防到三分线的大长腿。
一个能覆盖4号位和5号位、移动能力出色的全能锋线,今年才28岁,正是一个运动员技术和经验结合得最好的黄金年龄。
可国家队在需要提升对抗强度的时候,却放弃了她。
看看国家队锋线上的其他人选,比如潘臻琦,迪拉娜的机动性明显更胜一筹。她的防守面积,几乎可以媲美我们任何一个正选内线。
这种暴力美学,恰恰是现在这支寻求打法多元化的中国女篮,最需要补充的新维度。
我们总说要跟上世界潮流,要增加对抗,结果呢?一个现成的、能打硬仗的冠军锋线,就这么被忽视了。
这操作实在让人费解。
训练场能扣篮的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后备力量身体素质在提升。
但如果这种天赋永远无法转化为赛场上的威慑力,那意义又在哪里?
我们有能把篮筐砸响的球员,却似乎还在满足于最稳妥的上篮。
这不仅仅是两分的问题,更是一种气势和心态的体现。
下一次,当张子宇在篮下接到妙传,当韩旭快攻形成无人防守的局面,或者当迪拉娜自己持球杀入禁区时,她们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会是挑战篮筐,还是选择更保守的上篮?
这枚沉寂了太久的炸弹,终究需要有人亲手去点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