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结束三年限制!泽连斯基放声,乌克兰年轻人等到自由日!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29 发布日期:2025-08-19 13:20

乌克兰临时改变征兵政策的那一刻,很多人估计都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听错了。泽连斯基亲口宣布,22 岁以下的男性可以离开乌克兰,而且政府和军方要简化边境手续。

这可是过去两年多都不敢想的事。自从 2022 年冲突全面爆发,乌克兰的戒严令就像一堵铁墙,18 到 60 岁的男性一律不得离境。哪怕只是出国上学、探亲,也全部卡死。

那时候,泽连斯基的理由很简单:所有适龄男性都是潜在士兵,国家随时可能要你上战场。最开始还只动员预备役和有军旅经验的人,后来迅速扩大范围,甚至部分有技术专长的女性也被列了进去。

战争一拖再拖,抓人的手段越来越直接。商场、公交车站、度假区,随时能遇到穿制服的征兵官查证件,当场塞征召令。

乌克兰军方的动员,最后演变成了“街头抓壮丁”。到了 2023 年,这种场面已经司空见惯。2024 年 4 月,泽连斯基干脆把强制征兵的最低年龄从 27 岁降到 25 岁,还延长服役期,并规定战时不可自行退役。

女性的军事登记制度也启动了,虽然还没大规模征召,但释放了一个信号:征兵圈子还会继续扩大。到了 2025 年,几乎所有 18 岁以上的公民都可能在动员名单上,连“自愿参军”的门槛也放开了。

问题是,越严厉,越有人想办法逃。

有人翻喀尔巴阡山、钻密林,有人乘小船渡河,甚至游过蒂萨河,2024 年 3 月,光是溺亡的就有二十多人。还有人用滑翔伞、充气艇试图飞过或漂过边境。

城市里,随地抓壮丁的场面引发更多怨气。路上被拦下,证件查一查,直接押上军车。2023 年泽连斯基甚至一口气解雇了全国的地区征兵负责人,想缓和社会情绪,但民众早就形成了固定印象:有钱能躲,没钱就被抓。

这种执法方式,让征兵变得越来越低效,也在一点点消耗战争的民意基础。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内部的不满情绪不再是小范围抱怨,而是真正的政治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允许 22 岁以下的男性离境,无论官方解释多么“温情”,都很难让人不多想。泽连斯基说,这是为了让年轻人保持和祖国的联系,在海外学习归来还能贡献才干。

但从兵源的角度,这几乎是主动削掉未来两到四年的主力后备。18 到 21 岁的群体,本来是战争周期里的长线补充。一旦这一批人不在本土,将来想再抓起来上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这个动作的政治信号远比表面解释重要。它不只是移民政策的松动,而可能是乌克兰对未来战事进行重新预判的结果。

过去,基辅的态度是硬顶:不惜加码征兵,也要保持兵员规模;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己缩编后备力量。这样的反差,放到任何一场持久战争里,基本都意味着一件事——不想长打了。

还有更现实的一点,乌克兰的战争动员机器早就不再顺畅。过去抓壮丁的暴力场面,被社交媒体反复传播,成为年轻人逃离的理由。执法越粗暴,反抗就越隐蔽,逃兵和非法越境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当你的公民开始拿命去换一个出境机会,这场战争的社会心理早就变了。

泽连斯基此时放开 22 岁以下离境,不仅是降低了兵源压力,也是在为内部情绪泄压。从高压锅上拧掉一个压力阀,至少能让局面暂时不至于炸裂。

问题是,这个阀门一旦开了,很难再关回去。国际媒体注意到,这个政策宣布的时间点,正好卡在即将到来的“双普会”之前。莫斯科对战事的节奏掌控,一直让乌克兰处于被动。

如果乌克兰自己预判冲突规模会缩小,释放年轻男性出境的操作,就不只是社会管理的调节,而是一种战略收缩的信号。换句话说,这可能意味着乌克兰内部已经接受——这场战争不会无限扩大,甚至可能进入收尾阶段。

当然,泽连斯基不会直接说“不打了”。这种话一旦出口,军心立刻垮一半。但政策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承认。过去两年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征兵方式,现在被主动削弱,外交和内部动员的重点,恐怕也已经在悄悄转向。

对许多乌克兰家庭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那些一直担心孩子会在街头被塞征召令的父母,第一次有了把儿子送出国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逃开高压政策的最后窗口。

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人对未来的判断,恐怕已经和政府不一样了。有人仍然咬牙坚持,但更多人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这个政策正好为后者提供了一条合法路径。

所以,表面上看,这只是移民限制的调整;实质上,它可能标志着乌克兰动员体系的第一次自我瓦解,兵员补充的逻辑被打破。至于背后有多少是战略判断,有多少是被迫而为,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新闻动态